據河北省質監局副局長王曉樺介紹,檢查發現的9家昌黎問題企業中,5家是白酒生產企業,4家為粉絲生產企業,均屬行業性質量問題。
在現場,督導組執法人員查獲問題白酒成品1583件,未灌裝白酒10噸。5家企業均存在或無證生產、或假冒他人品牌、或擅自改變生產條件和虛假標注生產日期等違法問題;檢查的4家粉絲生產企業,產品鉛含量全部超標。
昌黎素以“河北省五個食品工業強縣之一”自居,還有“粉絲第一鎮”之別稱。然而,這個五強之一的工業強縣卻也只能堪稱產量上的強者、質量上的弱者。
2010年底,昌黎縣紅葡萄酒制假售假事件就在國內掀起軒然大波。僅僅一年,昌黎再現行業性質量問題。如此頻頻出現食品安全事件,究為何因?
記者就這個問題向昌黎縣政府發出了采訪函,但昌黎縣食品安全委員會在給本報的回復函件中卻稱,2011年全年無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回函還稱,紅酒事件后,昌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建立了縣、鄉、村三級食品監管聯動長效機制,設立了17個鄉鎮食品安全辦公室和由446名村級食品監督員組成的涵蓋食品生產、銷售、餐飲等各個環節的全鏈條無縫隙食品安全基層監管組織網絡。
然而,就在這樣一張“全鏈條無縫隙食品安全基層監管組織網絡”之下,卻處處皆是漏網之魚。從督導組查處的幾家昌黎企業分布來看,燕山制酒廠位于十里鋪鄉,天龍泉酒廠位于朱各莊鄉,秦皇島福興源釀酒有限公司位于靖安鎮,昌隆釀酒廠和秦皇島谷香醉酒業有限公司位于昌黎馬坨店鄉,金華粉絲廠、永旺粉絲廠、絲騰粉絲有限公司、三環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粉絲生產企業同樣分布各鄉。
記者從昌黎縣政府網站獲悉,2011年12月6日,昌黎縣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剛剛進行調整。在現有的人員中,所有的鄉鎮長都名列其中,不少鄉鎮還成立了食品安全辦公室。昌黎縣食安委辦公室也向記者談到,為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水平,他們對鄉鎮政府實行了一票否決制的食品安全工作年度考核辦法。
貌似嚴苛的制度之下,卻處處隱藏著漏洞。燕山制酒廠、昌隆公司、谷香醉公司等企業擅自在包裝間內增設簡易灌裝設備灌裝大桶酒,完全改變了生產條件;福興源公司甚至是在無營業執照、無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大肆生產銷售。
回函又稱,2011年8月,昌黎在河北省率先成立了食品安全綜合執法大隊,重點加強對紅酒、粉絲等企業的巡查。讓人不解地是,督導組發現的9家違法企業,恰恰是在執法大隊成立后不久。如此眾多的企業造假而引發的行業性質量事件,昌黎政府緣何得出“全年無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結論?
或許,這些手段和制度只是一種形式。紅酒造假事發之前,昌黎就宣稱在全縣葡萄酒生產企業安裝了電子監控攝像頭,以加強對產品質量監管的有效性。
紅酒事件后,有人認為監管缺失是重要原因。追根究底,缺失的又是誰?一兩個職能部門能否完全撐起一個地區的質量安全?
我國在2009年頒布的《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政府是協調和處理食品安全的主體。河北省質監局副局長王曉樺更是直言:“打擊黑工廠、黑作坊、黑窩點和黑攤點,打擊假冒偽劣企業,取締違法違規企業,離開地方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對公檢法部門的組織協調,很難干好。”
同樣是在河北省內,其他區域質量提升之成效,無不是嚴格遵循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負主體責任的模式。滿城的造紙業、高陽的毛巾、高碑店的箱包、無極的化肥、大名的香油等等,經過壯士斷腕般的轉型和整治,如今產品質量上檔升級,產業做大做強,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
誠然,全盤否決昌黎縣對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工作也有失公允。對于食品質量安全,昌黎的制度、方法、人員不可謂不多,但為何如此之多卻仍不斷有企業敢于頂風作案?或許這恰恰是昌黎需要反思的問題所在。但愿作為食品工業強縣之一的昌黎,能真正地強大起來,不僅僅是在產量上,更是在質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