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鐘”的起源何時,現存史籍記載不一。《山海經.海內經》說:“炎帝之孫伯岐生鼓,是始為鐘”。《呂氏春秋.仲夏紀》說:“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黃帝又命伶倫與榮將鑄十二鐘,......”《管子更多...
中國“鐘”的起源何時,現存史籍記載不一。《山海經.海內經》說:“炎帝之孫伯岐生鼓,是始為鐘”。《呂氏春秋.仲夏紀》說:“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黃帝又命伶倫與榮將鑄十二鐘,......”《管子.五型篇》:“昔者黃帝以其緩急作五聲,以政五鐘。令其五鐘,一曰青鐘大音;二曰赤鐘重心;三曰黃鐘灑光;四曰景鐘昧其明;五曰黑鐘隱其常”。還有傳說是堯舜時一位名叫垂的人所創,當然也有學者認為鐘是起源于銅鈴等等。 最初的鐘是陶制的,在河南陜縣廟底溝出土一件新時代時期陶鐘,高約9厘米,徑5厘米,共鳴體為圓筒形,頂端為圓柱形短柄。 夏禹時期,出現了青銅制的鐘。公元前16世紀至前11世紀的商代,我國就有了不同形制的鐘,從殷墟出土的樂器中,已能見到用青銅鑄成的造型古樸的幾種鐘。 到了周代,鐘在古代樂器分類中,居于八音之首,為金類樂器。銅鐘在古代是宗廟或宮廷舉行典禮和宴會時所用的樂器。歷代都用于雅樂。現在僅作為文物保留,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較高的藝術價值。隱藏
臺鐘
編號:HP-015044
編號:HP-01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