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達爾·詹瓦爾在2002年成為首位在義烏做生意的印度商人。他對英國三大報之一的《衛報》表示:“如今,世界各地零售商都無法離開來自義烏的產品。任何人都能夠來義烏做生意,從這里把貨物賣到世界各地。他們無需到中國其他地方去。義烏已變成一站式商店。”
義烏已逐漸成為中國商品走向世界和世界商品進入中國的重要平臺。
義烏海關一組最新的數據給出力證:今年上半年進出口總值達1331.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4%,增速高于全省1.7個百分點,領先全國3.5個百分點,進出口額占浙江省總額的9.5%。其中,出口1291.1億元,增長5.3%;進口40.6億元,增長200.1%。義烏進出口總額在浙江各縣(市、區)中排名第一。
義烏外貿半年度“成績單”飄紅并非一日之功。近年來,通過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引領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未雨綢繆開拓多元化市場,義烏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地位不斷提升,擁有逆勢而上的底氣和實力。
“義新歐”:全國中歐班列居首位
西班牙馬德里與義烏相距1.3萬公里,如今這兩座城市被一趟奔馳的列車連接在一起。自2014年11月18日首發以來,“義新歐”貨運班列已往返運行超過782次,發運貨物62790個標箱。作為“義新歐”班列的起點,義烏見證了這條鐵路的成長,同樣這趟列車也為義烏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當前,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獲得更廣范圍的認同,“義新歐”作為我國輻射海外城市最多的中歐班列,正在為“一帶一路”倡議賦予更多意義。7月4日在杭州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中歐班列互聯網滿意度報告》中,“義新歐”中歐班列因在沿途裝卸環節滿意度較高,測評位居全國中歐班列首位。
“義新歐”中歐班列的開行是浙江省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舉措,自2014年11月18日開行以來,班列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陸續開通9條線路,實現去程回程的常態化運行。義烏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義新歐”進出口總值(含金華)45.1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進口9.8億元,同比增長39.1%,進出口貨運量11.3萬噸,增長6.8%。
義新歐班列的雙向常態化運行為義烏小商品打開歐洲市場提供了更為便捷快速的物流通道的同時,也讓更多歐洲商品進入義烏市場。法國紅酒、奶酪,德國啤酒、牛肉,捷克水晶,意大利香皂,白俄羅斯牛奶,俄羅斯食用油……走進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國外商品琳瑯滿目,而且物美價廉。據了解,在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可以買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9萬種境外商品,其中不少商品就來自“義新歐”班列沿線國家。
金海軍是義烏一家進出口公司分管“義新歐”班列在西班牙組貨的副總經理。提起“義新歐”,金海軍贊不絕口:“‘義新歐’給經營進口食品的企業帶來了極大便利!”在“義新歐”開通前,從西班牙進口的貨物大多通過海運。“之前,我們的貨物一般從馬德里發貨,從西班牙南部港口瓦倫西亞上船,到上海港或寧波港卸貨,再轉關到義烏。”不僅過程繁瑣,且海運速度慢,一艘船從瓦倫西亞出發,要經過45天才能抵達中國。
“義新歐”開通后,貨物的運輸快捷方便了許多,班列從馬德里出發,16~20天就可以順利抵達義烏,這中間還免去了兩道繁瑣的陸運轉海運的轉關手續。同時隨著“義新歐”常態化,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貨物囤積。
“義新歐”開通,促使義烏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如國際郵局的開通,貿易便利化的持續改革,進口市場和跨境電商迅猛發展。“義新歐”班列累計直接產生進出口貿易額35億美元以上。
“新高地”:跨境電商轉型升級
從線下到線上,從“雞毛換糖”到“世界小商品城”,再到“全球電商之都”,義烏完成了一次次蛻變。如今,義烏正通過從傳統貿易到數字貿易的迭代,升級為全球領先的數字化跨境電商“新高地”。
記者從義烏海關獲悉,義烏跨境電商自1月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落地以來飛速發展,上半年進口總值3.1億元,同比增長913倍。
“我來義烏做生意已8年,主要經營燕窩、乳膠枕頭等泰國特產,以前以傳統進出口貿易為主,現在也逐步開始經營跨境電商業務,去年經營額超200萬元。” 義烏市杉瓦地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徐托說,他在國際商貿城五區經營泰國館,人氣一年比一年旺,經營額也逐年遞增,義烏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改革紅利正在逐步釋放。
受益于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義烏跨境電商保稅進口(1210)業務常態化運行,小商品創新力度持續加強,上半年義烏外貿進出口繼續保持穩定發展態勢。
作為“一帶一路”支點城市,義烏與杭州、寧波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形成互補,共同搭建一條與周邊國家經貿關系緊密的“網上絲綢之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線上線下互動,推動全球消費品、生產資料、服務、信息的高效流動,加快構建“買全球、賣全球”新局面。
“各類貿易摩擦、匯率變動等多種情況,對我的企業外貿出口影響不大。”義烏市尊德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人亞古甫表示,他的客戶以烏茲別克斯坦為主,每年訂單足夠讓其忙碌。
義烏市場經歷30多年發展,競爭力和發展空間的提升遭遇瓶頸,亟須推動市場轉型,而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創新發展正好符合市場轉型的需要。因此,義烏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后,通過引導專業市場由線下為主向線上線下融合延伸,可以更快更準地了解國際市場需求,為全國傳統市場向現代市場轉型升級打造樣板。
“洋創客”在這里快樂做買賣
奈拉是一名有著德國、意大利雙重國籍的90后姑娘,2017年結束在上海交通大學的留學后,放棄接手家里的生意,只身來到義烏創立Fortino外貿進出口有限公司。
創業初期的奈拉很辛苦:為了能早點接到訂單,白天,大部分時間泡在市場上;晚上,參加中文課補習,以便更好地與客戶溝通。商場如戰場,公司成立兩年多來,奈拉依靠自身的勤奮和義烏的先天優勢,順利地打開了銷路,把大量商品銷到俄羅斯、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平均每月要發4個集裝箱,從而在義烏站穩腳跟。
義烏作為全球聞名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對外貿易十分發達,豐富多樣的商品、便捷快速的物流、優越的營商環境,吸引了一批批外商紛至沓來。各國商人在這里經商、生活,見證了這座城市的飛速發展。
來自非洲塞內加爾的蘇拉,2003年來到義烏創業,現在他可以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和客戶談生意,年貿易額超過5000萬歐元,并已成為塞內加爾的總統經濟顧問,積極推動義烏和塞內加爾之間的經貿往來;來自伊朗的哈米2007年來到義烏開設外貿公司,如今,他已成為中國女婿,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開設分公司,還在義烏投資了一家化妝品廠;來自阿富汗的商人阿茲茲是一名義務調解員,他和來自11個國家的12名外籍調解員一同,幫助調解各類涉外糾紛;來自約旦的穆罕奈德,開設了一家面積超過400平方米的貝蒂餐廳,把家也安在了義烏;印度商人菲利蒲,在義烏經商17年,每年都要發上百個集裝箱的小商品銷往世界各地。
義烏是“洋創客”的創業天堂,每年有55萬人次的外商到義烏采購;每天在義烏的外國人有3萬多人。他們都選擇了義烏,選擇了這個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
去年,義烏進出口總額超過320億歐元,覆蓋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