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爆發,曾讓一些禮品企業出現了“訂單荒”。一些玩具企業憑借多年代工積累的生產和技術經驗創建了自己的玩具品牌,以提升產品附加值,并及時由出口轉向內銷。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及時轉型的企業內貿銷售已占到了企業總銷售額的45%,自創品牌不僅及時緩解了“訂單荒”的壓力,而且為企業拓出一片發展新天地。
近年來,禮品行業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擴張。在此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的各類禮品展也猶如雨后春筍一般層出不窮。在3月北京的兩個禮品展上記者走訪發現,禮品行業已經成為拉動內需的新引擎。
據了解,今年全國禮品展數量突破紀錄,高達16場。僅北京就有4場展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第二十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禮品、贈品及家庭用品展覽會”(以下簡稱“禮品展”)上,LEXON市場部負責人吳曉夏告訴記者,就LEXON自身而言,近幾年基本上大型的禮品展都會參加,因為企業一年銷量的50%以上都來自各類展會。
“這幾年禮品行業發展的確很快,”深圳恩方投資禮品公司經理張忠林對記者表示,“參加完北京的兩場展會就馬上要為深圳的禮品展做準備。”他告訴記者,禮品行業比較直觀,產品好不好,買家試一下就知道,所以在每個展會上都能接到不少訂單。
日前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消費市場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5萬億元,拉動經濟增長3.9個百分點,貢獻率達37.3%。其中,熱點消費快速增長,金銀珠寶、家居用品、電器等禮品主力都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
深圳大學傳媒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截至2009年,全國禮品市場的年銷售額已達8900億元,全國現有近1萬家禮品生產企業,10萬家禮品經銷商,如果算上各種收藏品和相關產品,每年生產和銷售的禮品種類已超過10萬種。
面對如此向好數據,業內預計,禮品經濟在兔年還將上一層臺階,其增長機遇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內需市場繼續擴大,禮品細分和定制成為趨勢;二是受惠于“十二五”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戰略實施,自主創新有助于禮品業提升競爭力。
內需撐起一片天
新年一過,北京兩個大型禮品展上人山人海的火爆情形著實令人大吃一驚。但記者發現,在兩大展會的眾多展位里,出口企業占比幾乎不到10%,而且有許多國外禮品企業也來參展。受金融危機重創的禮品業,正在提振信心,積極變革,以應對內銷市場。
在北京國貿中心舉辦的2011北京國際創意禮品及工藝品展覽會上(以下簡稱創意禮品展),中國工藝品進出口總公司負責人孫艷萍告訴記者,金融危機過后,海外高端禮品市場一蹶不振,企業不得不把銷售重心轉移到了在國內,此舉恰好迎合了近兩年國內市場對禮品需求的強勁增長。“外需萎縮后,我們加大了開拓國內市場的力度,也取得良好效果。”
但對于許多出口企業來說,市場環境的變化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按照最初談的價格,如果能保證20%的利潤,等到生產完收到貨款的時候,可能毫無利潤。”湖南景軒禮品工藝公司經理陳媛媛表示。在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的情況下,在最初訂單數量大漲的時候喜笑顏開的禮品生產企業,而隨著訂單陸續交貨,進入出口結匯期,卻變得欲哭無淚。“這幾年,禮品出口的利潤已經大不如從前了,”陳媛媛直言,“原來我們出口額能占到銷售總額的60%,現在只有20%左右。”
無獨有偶,在“禮品展”上,一家來自杭州經營絲綢的企業負責人也對記者直言,前幾年,出口競爭太激烈,如果當時沒有及時轉做內銷,企業恐怕已經倒閉了。
該負責人分析道,在海外市場需求疲軟、成本上升的負面影響下,早在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企業出口額增量就出現了下滑,2008年,絲綢禮品銷量更是每況愈下,企業銷售渠道單一的弊端被迅速放大,以出口為主的發展模式受到嚴峻挑戰。“那時候可以說是被迫轉型,但沒想到,轉型后企業發展得也不錯,在擴大內需的政策激勵下,國內市場釋放出更大的消費潛力。”
向自創品牌轉型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躍居全球最大的禮品生產國和出口國,禮品業堪稱“中國制造”的典型代表。長期以來,廣東、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成為國內禮品業的重心,聚集了大量以外向加工型為主的禮品生產企業。
令業界尷尬的是,盡管中國禮品企業的生產能力已經足夠強大,但由于缺乏自主創新和市場開拓能力,處在產業鏈的末端,沒有定價權,只能賺取低廉的加工費,不得不面對更多利潤被外商拿走的無奈現實。
張忠林對此感受深刻:“一個芭比娃娃在美國的零售價可以賣到10多美元,但在芭比娃娃最大的產地珠三角地區,生產一個芭比娃娃,中國企業卻只能獲得0.35美元加工費。”
據了解,在國際市場低迷、利潤微薄的背景下,中國企業開始謀求突圍。近一兩年來,已經有大批禮品企業開始從做加工貿易轉型為創立自主品牌。
在兩大“禮品展”上,記者感受明顯的是,過往專注做出口的加工貿易企業正著力打造自己的品牌,這其中不乏成功轉型的企業。
浙江中星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加工貿易企業,過去一直從事貼牌加工業務。該公司經理余一鵬告訴記者,兩年前企業開始開始自創品牌,并逐步擁有了市場定價權,改變了過去貼牌加工時降價競爭的弊端。“目前共研發了5大系列20個產品,以中星的品牌出現在市場,和我們單純代加工的利潤相比,大概提高了6倍~7倍的樣子。”
富陽嘉裕玩具有限公司是美國迪士尼公司毛絨玩具在中國的“御用工廠”。總經理夏祖軍表示,前些年只接訂單做加工,一年利潤就能達到百萬,而金融危機的爆發讓公司出現了“訂單荒”。憑借多年代工積累的生產和技術經驗,富陽嘉裕創建了自己的玩具品牌——飄飄龍,以提升產品附加值,并及時由出口轉向內銷,目前其內貿銷售已占到了企業總銷售額的45%,自創品牌及時緩解了“訂單荒”的壓力。
禮品業的“健康革命”
記者走訪初春在北京舉辦的兩個禮品展發現,“送禮送健康”已經不再是句空話,來自全國各地的“健康禮品”受到買家熱捧。
健康禮品大行其道
“相對于往年不同的是,由于消費者對普通食品安全心存疑慮,催生了健康禮品熱銷。”2011北京國際創意禮品及工藝品展覽會上,(以下簡稱創意禮品展)主辦方如此表示。
記者在一臺小型“洗衣機”前駐足,發現這“洗衣機”里放的不是衣服,而是蔬菜。廠家負責人介紹,洗菜機采用臭氧消毒,洗菜無需洗滌劑,對環境無污染,而且可以清除殘留的農藥。
一家經營活瓷杯企業的展臺前圍了里三層外三層的參觀者,當記者問起:“活瓷是什么?”經理韓先生笑著告訴記者:“活瓷就是空氣中的維生素。”說罷,韓經理拿起礦物質測試儀為記者演示,先在空氣中測試,儀器顯示數據為480,再拿到杯子口測試,礦物質含量高達2050。雖然活瓷杯并不便宜,幾乎每款價格都在300元以上,但是韓經理告訴記者,展會不到一天時間,就已經簽訂了3筆合同,還有不少潛在買家來詢問情況。
記者在創意禮品展上發現,傳統的送禮物品如煙酒等禮品并沒有出現在展會現場,而有機食品類禮品已經成為禮品市場的新寵兒。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信奉“健康至上”的理念,禮品市場的趨勢也在悄然變化。在“第二十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禮品、贈品及家庭用品展覽會”上,“營養健康熱”也在持續升溫,主辦方還在展館專設了“有機食品區”。
應急包走俏展會
受到日本大地震的影響,往年并不熱門的地震應急包、家庭消防應急包等產品成為了今年的“新寵”。記者還在展會現場發現,一款首次亮相的“智能應急箱”就在展會上受到追捧。
一家面積不大的展位前,因為展示的全是防震減災的家庭應急裝備,吸引了大量的參觀者。展會現場一款紅色的名為“智能應急箱”的設備特別搶眼。“這個應急箱震級達四級就會預警。”工作人員一邊介紹一邊向記者演示。只見工作人員輕輕敲動了一下桌板,放在上面的應急箱立馬發出了刺耳的警報聲。據研發這款設備的北京聯合華利科技公司介紹,這種應急箱在日本很普遍,但是在國內還是首次亮相,去年底才剛研發成功。
除了地震應急包,家庭消防應急包今年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對象。在禮品展,有個展位專門展示家庭消防應急包及各種逃生工具。比如一款應急救援手電筒,除了照明外還可以報警,并且能發出非常晃眼的亮光,不過價格也不便宜,要106元。此外還有一款七合一救援口哨引起不少市民的興趣。據介紹,這款口哨用的是耐高溫的工程材料,功能包含了口哨、救生鏡、指南針、溫度計、LED燈、儲存倉、放大鏡等,售價為46元。
“熒光棒不能像看演唱會時候那樣亂揮,一般是‘8’字形的揮法,這樣救援人員才能看明白。救生哨也不能亂吹,要不別人還以為你吹著玩呢。一般是短聲,長聲,再短聲的吹法,表示發出SOS的求救信息。救生哨通常聲音尖、分貝高,因此聲音傳播較遠。”戶外經驗豐富的壹基金救援聯盟的老陸告訴記者。
“最近全是大型的企業向我們訂貨,購買消防應急包,說是要當作福利發給員工。”工作人員說。
向過度包裝說不
在近期北京舉行的兩大禮品展上,記者發現,雖然多數廠家都主打“低碳牌”,在展位最顯眼的位置擺上了最新的“低碳”產品,但從禮品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裝上不難看出,一些企業似乎只是為了追趕“低碳”的潮流,高喊“低碳”口號,卻沒有真正理解“低碳”的涵義。
兩會期間,記者在北京地鐵里經常能看到一則公益廣告,一件禮品被拆開,旁邊卻堆了半人高的空盒子,木盒外面套塑料盒,塑料盒外面還有紙袋……
“禮品使用絲綢禮盒包裝的,送人特別上檔次。”在禮品展上,一些廠家還在炫耀精美的包裝。有的紅酒包裝有三四層:精美的盒子,里面用硬紙殼墊著,再鋪一層綢緞,旁邊擺兩個酒杯,中間一瓶紅酒裝在一個鐵盒里。一套護膚品包裝,外面是紙袋、紙盒、泡沫、綢緞,里面每一小瓶還有一個小紙盒。
也許在市場激烈競爭的時代,商品包裝的好壞幾乎決定著商品在市場上的命運。激烈的市場競爭已經把商品的價值競爭導向了包裝競爭,使包裝業走進誤區。
消費者許先生對記者說:“送禮嘛,包裝不好看真的有點不好意思,有時明知道禮品盒里面的東西一般,但也得買,拿在手里好看,有面子。”
其實,和許先生有相同想法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正是這種消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過度包裝,包裝一般的商品一般不會成為消費者禮品選擇的標準。
一項調查顯示,食品、保健品、煙酒的過度包裝問題最為嚴重,分別排在了前3位。對此,55%的公眾認為解決過度包裝問題十分緊迫;45%的公眾認為過度包裝已經占到了身邊包裝的50%以上。
因此,每當節日過后,面對那些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裝,如何處理成為很多人的煩惱。包裝廢物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之余,還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根據2009年的統計結果,在我國生產的約3000萬噸包裝制品中,除紙箱、啤酒瓶、塑料周轉箱等回收情況較好外,其余產品回收率都相當低,整個包裝行業的平均回收率僅為20%。據初步估計,每年全國包裝廢棄物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及可利用而未利用的廢棄資源價值達300億元。
不過,同樣是在展會上,記者卻發現,一家來自挪威的高端禮品廠家,雖然商品設計新穎價格偏高,但包裝卻非常簡單,每件商品只有一個牛皮紙袋或者紙盒子,使用說明和產品名稱并沒有做成宣傳冊,而是印在包裝上。此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商品的包裝材質是使用一種環保的可再生紙漿制作的。“其實這樣簡潔的包裝反而更受年輕消費者親睞。”上述負責人說。
此外,記者呼吁消費者摒棄虛榮心理,從浪費資源、增加垃圾、威脅健康等方面分析過度包裝帶來的問題,從自身做起,拒絕過度包裝商品,身體力行地保護環境,營造社會新風氣。這樣,過度包裝自然不能大行其道。反之,如果包裝過度了,沒人為它埋單,使之成為過街老鼠,過度包裝很快就會自然滅亡。